驴产业“时代危机”
在东阿阿胶人士看来,中国驴产业正在遭遇“时代危机”。作为基础原料的驴皮数量,随毛驴数量锐减也在逐年递减,并已威胁到行业根本。
在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看来,这么多年来,阿胶产业一直都是单焦点多品牌战略,阿胶就是那个焦点,但因原料问题,也一直被市场质疑。
即便如此,“抢食者”却越来越多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近年来,同仁堂、佛慈制药、太极集团、康恩贝等也陆续加入了阿胶战团,行业的快速扩张,加剧了驴皮的紧张。据山东阿胶行业协会统计,目前山东省共有药品阿胶生产企业7家,保健品和食品阿胶生产企业近50家,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,实现利税10亿多元。
然而,根据聊城市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,该市阿胶企业每年加工阿胶的全部产能应需要400多万张驴皮,现在实际只能收购到100多万张驴皮,仅达到全部产能的1/4。
但市场的愿景却依然宏大,聊城市政府提出,计划用5年时间,将全市肉驴存栏量发展到100万头,把聊城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养驴基地。
据了解,5年前,东阿阿胶曾制定五年再造一个东阿阿胶的“十二五”战略。对于具体做法,秦玉峰指出,东阿阿胶将继续聚焦阿胶主业,培育多个品牌,把握“商店、商超、医院、直销店”等四大渠道。但13年后,身为行业龙头的东阿阿胶,仍在面临“驴皮资源持续萎缩”的现实。在秦玉峰的预估中,“整个驴产业每年达到600亿~1000亿元的规模没有问题。”不过,这都是建立在毛驴数量稳定的前提下。
在锐财经行业分析师刘江远看来,这么多年来,阿胶产业一直都是单焦点多品牌战略,阿胶就是那个焦点,但因原料问题,也一直被市场质疑。
即便如此,“抢食者”却越来越多。《每日经济新闻》记者注意到,近年来,同仁堂、佛慈制药、太极集团、康恩贝等也陆续加入了阿胶战团,行业的快速扩张,加剧了驴皮的紧张。据山东阿胶行业协会统计,目前山东省共有药品阿胶生产企业7家,保健品和食品阿胶生产企业近50家,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,实现利税10亿多元。
然而,根据聊城市畜牧兽医局数据显示,该市阿胶企业每年加工阿胶的全部产能应需要400多万张驴皮,现在实际只能收购到100多万张驴皮,仅达到全部产能的1/4。
但市场的愿景却依然宏大,聊城市政府提出,计划用5年时间,将全市肉驴存栏量发展到100万头,把聊城打造成全国最大的养驴基地。
据了解,5年前,东阿阿胶曾制定五年再造一个东阿阿胶的“十二五”战略。对于具体做法,秦玉峰指出,东阿阿胶将继续聚焦阿胶主业,培育多个品牌,把握“商店、商超、医院、直销店”等四大渠道。但13年后,身为行业龙头的东阿阿胶,仍在面临“驴皮资源持续萎缩”的现实。在秦玉峰的预估中,“整个驴产业每年达到600亿~1000亿元的规模没有问题。”不过,这都是建立在毛驴数量稳定的前提下。